欧阳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入朝。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论曰:“三代而降,薄乎秦、汉,文章虽与时盛衰,而蔼如其言,晔如其光,皦如其音,盖均有先王之遗烈,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愈不获用,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为,可为世道惜也哉!”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B.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C.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D.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冠,古代男子满二十岁时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因称男子满二十岁为及冠。
B.贡举,官吏向君主荐举人员,泛称贡举,始于汉初令郡国举孝廉,后指科举考试。
C.致仕,古代官员免职归家。始于周,汉以后形成制度,致仕的年龄一般为六十岁。
D.文忠,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带“文”字的谥号中“文正”的地位最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在青年时代十分仰慕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的文章,有志于学习其文章的精髓,想成为与之比肩的人。
B.在主持嘉祐二年礼部进士考试时,欧阳修坚决反对新奇怪僻的文风,写此类文章的皆不录取,由此当时的文风大为改变。
C.欧阳修为人开诚布公,为政是非分明,因此遭人排挤,但依然保持节操;虽多次被贬,但刚强无畏的性格始终不变。
D.欧阳修为官谨慎,以民为本,不显露功绩,不追求声名;他写文章朴实无华,蕴含深意,独具一格而成为一代宗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
②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14.文末为什么评价说“可为世道惜也哉”?请简要说明。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解答】(1)“自尔”是表时间的状语,应单独成句,据此排除AC。“宽简而不扰”是并列结构,不能断开,“故”解释原因,应放在下句句首,据此排除D。故选B。译文: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他治理过好几个郡,都没有什么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对百姓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欧阳修写文章天才自然,繁简适度。
(2)C.“致仕的年龄一般为六十岁”错误,古代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B.“由此当时的文风大为改变”错误,原文是“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是考场的文风转变了。
(4)①毕,完成,结束;向,过去;嚣薄,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伺,等待;“聚噪于马首”,状语后置句。译文:录取之事完结后,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
②因,于是,就;反覆,反复;枉直乖错,冤枉、错误的案子;胜,尽。译文: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
(5)从“三代而降,薄乎秦、汉,文章虽与时盛衰,而蔼如其言,晔如其光,皦如其音,盖均有先王之遗烈,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愈不获用”可知,韩愈振兴了晋、魏两代以来的文风,却最终不被天子任用;从“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为”可知,欧阳修振兴了五代以来的文风,虽被任用,也不能尽其所为,所以世人为此而感到惋惜。

答案:
(1)B
(2)C
(3)B
(4)①录取之事完结后,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
②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
(5)韩愈振兴了晋、魏两代以来的文风,却最终不被天子任用;欧阳修振兴了五代以来的文风,虽被任用,也不能尽其所为,所以世人为此而感到惋惜。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年时,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习惯于旧时的陋习,持论卑下而无力。欧阳修游历随州时,在一户人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后来考中了进士,进入朝廷。主持嘉佑二年(1056)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新奇怪僻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对那些新奇怪僻的文字,坚决加以排斥,凡是像这样的都不予录取。录取之事完结后,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欧阳修平生与别人谈论事情,从来都是尽其所言,没有什么隐瞒。待到他治理政事时士大夫有什么请求,则当面说明行还是不行,即使是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论事,他也必定问明是非,由此怨恨诽谤他的人越来越多。欧阳修以高风亮节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则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退休。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熙宁五年(1072),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谥号为文忠。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他治理过好几个郡,都没有什么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对百姓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欧阳修写文章天才自然,繁简适度。他的话语简单而明了,准确而通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独到之处,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论者说:“自从三代以来,轻视秦、汉,文章虽然跟着时代时盛时衰,而文章言辞和蔼可亲,光芒四射,清晰分明,大多有先王遗留的烈节、风操,承袭魏晋的弊端,到唐朝韩愈兴起。唐代的文章,承袭五代的弊端,到宋代欧阳修又兴起。挽救百川的颓流,平息千古以来的邪说,使文章的正直风气,可以辅佐大道,支持人心,是这两个人的力量啊。韩愈不被重用,欧阳修得到重用了,但也不能将自己的主张贯彻下去,真是让世人觉得惋惜啊!”
【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