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南北朝时,北人骑马是日常生活,南人则畏马如虎。唐代时,南北人对骑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南下,甚至建立政权,促进了民族大交融,而民族之间的交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而使得骑马和马球成为唐代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活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骑马习俗不能代表整个北方文化,且材料未提及南北文化的比重,无法说明唐朝时期北方文化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A项错误;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基本状况没有变化,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南北朝和唐代人们骑马习俗的不同,与游牧经济的范围无关,D项错误。

  • 1.从建安八年至二十三年,曹操连续五次下令求贤,指出不论身份贵贱、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据题意可知,曹操选才不论出身,这种方式能够尽可能多的选拔出优秀人才,从而实行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征伐的需要,故选A;曹操的选官方式是为了选拔人才,并没有表达“大义灭亲”的决心,排除B;“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知行合一”是明代王阳明提出的观点,排除D。

  • 2.首先是魏晋时期文人向往清静无为、回归自然;另一方面是汉末形成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解析】
    “向往清静无为、回归自然”和“清议”内化为文士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士人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的两种较为极端的反应,说明社会动荡对士人刺激较大,故答案为C项;“向往清静无为、回归自然”是道家的追求,与儒家思想没有关系,排除A项;佛教主张看破红尘,与世无争,排除B项;当时统治者没有提倡这样的生活方式,排除D项。

  • 4.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解析】
    依据“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可见这种现象有利于增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减少民族隔阂,从而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B正确;儒学只是这些北方政权君主具有汉文化造诣的表现之一,A排除;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 5.金兆梓《新编高中本国史》载:五胡入主中原后,“逐渐濡染华之文化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解析】
    由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习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权更迭激化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的汉化,并没有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体现不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优势互补,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魏晋南北朝时并未完成,排除D项。

  • 6.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主城区)因京杭大运河的流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解析】
    对材料“因京杭大运河的流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分析可知,交通的变迁影响了城市发展,C项符合题意。A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影响了沿海城市布局”说法错误,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 7.唐朝初年,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依旧标榜门第,鄙视以军功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解析】
    根据“鄙视以军功起家的李唐皇室,婉拒公主下嫁”可知李唐皇室没有得到山东士族的接纳和欢迎,所以李唐皇室的统治基础还有待拓宽,故选D;材料内容是山东士族对待李唐皇室的态度,没有涉及选官问题,排除AB;C项说法过于夸张绝对,且与题意无关,排除。

  • 8.据史载,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没有想到,经过隋末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解析】
    隋朝国家财力丰富,却短命而亡,说明隋朝国家富裕,而不能与人民共享,造成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这是隋朝灭亡留下的深刻教训,故选B;AC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隋朝统治者志大才疏,排除D。

  • 9.下表是史籍有关于唐代互市的记载,据此可知,唐代互市是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解析】
    材料“中国丧乱,民乏耕牛,至是资于戎狄,杂畜被野”“唯得用帛练(练,白色熟绢)薔綵(綵,彩色丝织物),自外并不得交易”体现的是唐代互市行为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发展,D正确;材料中的互市是民间行为,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也有少数民族作乱,排除;吐蕃位于西南地区,C排除。故选D。

  • 10.十六国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变化。例如,后赵政权有孝廉试经的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解析】
    十六国北朝时期,诸多割据政权采用考试方式来选拔官员,这种选拔方式相比于九品中正制而言,选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体现了君主权力的强化,A正确;B表述绝对,排除;南北朝时期世族阶层政治经济势力强大,排除C;选官制度的转变无法推断出儒学社会影响力的变化,排除D。

  • 11.宋代在殿试中实行眷录法,在考生考完后,要将试卷另外誊录副本,誊录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题干描述了宋代科举制度中的誊录和糊名制度,这些制度有助于减少科举舞弊,体现了公正公平的理念,D正确;科举制并不限制门阀贵族子弟参加,排除A;B表述绝对,排除;科举制度本身有助于扩大统治基础,但是誊录和糊名制度本身不能进一步扩大统治基础,排除C。

  • 12.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解析】
    根据材料“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等信息可知,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而安史之乱后,属于下属部门的御史台掌握部分事务,实际上是对尚书省权力的削弱,对君主权力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尚书省权力的削弱,没有体现对三省六部制的破坏,并且也不能形成破坏,A项错误

  • 13.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拾遗和补阙都是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根据材料可知,谏官制度在制约君主专政,防止君主过失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谏官制度的发展是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的反映,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谏官制度,而不是选拔官吏制度,排除B;材料信息与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无关,排除C;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且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 14.下表是安史之乱初期朝廷与叛军分别任命的河南节度使列表,由此可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唐玄宗任命四名节度使,有一名战死,三名被免职,唐肃宗时任命两个节度使全部被免职,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叛军首领任命的节度使均为战死,再结合安史之乱后相关史实,可知朝廷缺乏有效平叛策略,故C正确;表格信息无法判断政治中心转移,且唐朝政治中心一直在长安,故A错误;材料只能体现节度使的更换,无法体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故B错误;根据表格,朝廷的节度使频繁更换,可知朝廷在战场上是被动的,故D错误。

  • 15.下表为唐代某一时期均田制下农民家庭经济运转情况表。据此可推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材料反映唐代均田制下,农民的粟、绢帛和钱均有一定的剩余,这说明农民的生活状况较好,据此可推断出政府和农民关系总体良好,故选C;封建社会时期的农民是赋役的主要承担者,但材料并未对农民赋役情况与其他阶层进行对比,A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农民的收支情况,未涉及土地兼并情况,故排除B;唐代仍征收实物地租,明清时期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故排除D。

  • 16.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输庸代役可以让农民用绢或布代劳役,这可以保证农民的农业生产时间,两税法缴纳户税和地税,这些现象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故D正确;输庸代役可以保障农时,但只是表象,故A错误;中国古代政府除了宋代都抑制土地兼并,故B错误;材料内容不涉及小农经济的相关内容,故C错误。

  • 17.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主要是以小户型为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和资产为主转变,之前隐瞒的人口显现出来,导致家庭人口数增加,故C项正确;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受到冲击,统治秩序不稳定,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家庭结构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家庭观念的变化不是这一时期家庭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 18.隋朝有“人年五十,免役收庸”的制度性规定。唐朝则规定“无事则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据材料可知,隋朝规定成年男丁满五十岁可以缴纳谷物、布匹等来代替服役。唐朝规定成年男丁若不服役的话,可以交纳绢布代役。这说明纳庸代役有助于农业的发展,维护小农经济主体地位,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只要说明以庸代役的制度,为涉及征税对象的范围,B选项错误;以缴纳谷物、布匹等物品代替服役,并不能减轻农民的负担,D选项错误。

  • 19.唐朝中央曾设置崇玄馆,地方建立崇玄学馆,设玄学博士讲授《道德经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唐朝设置道举科,选拔道教人才为官,这是政府治国理念的调整,故选B项;材料中只有道教思想,没有涉及儒教和佛教,不能说明有利于三教合一形成,排除A项;儒学的正统地位始终没有丧失,排除C项;理学的形成是在宋代,排除D项。故选B项。

  • 20.如表为三国至隋唐僧人名号的演变。这反映了

    2021-08-25 admin 0 次 历史

    根据“山名+法名,如百丈怀海;地名+法名,如曹溪慧能;寺名+法名,如法眼文益;尊号+法名,如义净法藏;俗名+法名,如司马道信”等信息可得出,从三国时期到隋唐,佛教的僧人名号命名很多都以中国的山海地名命名,反映出佛教逐渐本土化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历程,排除A;从材料的命名试并不能看出规范,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其他派别,不能体现三教合一的盛行,排除D。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