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韦绶,字子章,京兆人。少有至性,丧父,刺血写佛经。初为长安县尉,遭朱泚之乱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韦绶,字子章,京兆人。少有至性,丧父,刺血写佛经。初为长安县尉,遭朱泚之乱,变服乘驴赴奉天。入朝为工部员外郎,转屯田郎中。元和十年,改职方郎中,充太子诸王侍读,再迁谏议大夫。
时穆宗在东宫,方幼好戏。绶讲书之隙,颇以嘲诮悦之。尝密赍家所造食,入宫饷太子。宪宗尝召对,绶奏曰:“太子学书,至‘依’字,辄去旁‘人’。臣问之,太子云:‘君父以此字可天下奏事,臣子不合全书。’”上益嘉太子之贤,赐绶锦彩。绶无威仪,时以人间鄙说戏言以取悦太子。太子因入侍,道绶语。宪宗不悦,谓侍臣曰:“凡侍读者,当以经义辅导太子,而绶语及此,予何望耶?”乃罢侍读,出为虔州刺史。
穆宗即位,以师友之恩,召为尚书右丞,兼集贤院学士,甚承恩顾,出入禁中。绶以七月六日是穆宗载诞节,请以是日百官诣光顺门贺太后,然后上皇帝寿。时政道颇僻,敕出,人不敢议。久之,宰臣奏古无生日称贺之仪,其事终寝。绶在集贤,遇重阳,赐百官曲江宴;绶请与集贤学士别为一会,从之。
帝尝问:“禳灾祈福,其可必乎?”绶对曰:“昔宋景公以一善言而法星退之三舍,此禳灾以德也。汉文帝除秘祝,每于祠祭,尽敬而已,言无所祈,以明福不可以求致也。而二君卒能变已变之灾,享自致之福,著于史传,其理甚明。如失德以祈灾消媚神以祈福至神苟有知当因以致谴非祈禳之道也”时人主失德,绶因以讽之。
二年十月,检校户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辞日,请门戟十二,自将赴镇。又诉家贫,请赐钱二百万。又面乞授子元弼官。上皆可之。绶御事无术,洎临戎镇,庶政隳紊。二年八月卒,赠尚书右仆射。博士权安请谥为“缪”,竟不施行。
——《旧唐书·韦绶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失德以祈/灾消/媚神以祈/福至/神苟有知/当因以致/谴非祈禳之道也
B.如失德以祈灾消/媚神以祈/福至/神苟有知/当因以致谴非/祈禳之道也
C.如失德以祈/灾消/媚神以祈福至/神苟有知/当因以致谴非/祈禳之道也
D.如失德以祈灾消/媚神以祈福至/神苟有知/当因以致谴/非祈禳之道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工部员外郎,唐代工部下设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各司主官为郎中,次官为员外郎。
B. 再迁,两次升迁。其中的“再”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含义完全相同。
C. 退之三舍,意思是退让或回避。舍,古时行军计程单位,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则是九十里。
D. 门戟,唐宋时庙社、宫殿、府州、贵官私第等门前陈列的戟。数目各有定制,用来表示威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是(3分)
A.韦绶在回答唐宪宗的问题时,举出太子读书时写“依”时的做法,目的是为自己赢得皇帝的赞誉和赏赐。
B.太子入朝奉侍唐宪宗时,说了些跟韦绶学的粗鄙语言,宪宗对此非常不高兴,于是罢免了韦绶侍读的职务。
C.韦绶借用宋景公和汉文帝的事例,回答穆宗如何进行消灾祈福的问题,强调德行的重要性,借此委婉讽谏。
D.韦绶出京做节度使时,提出携带十二门戟赴任、请求赏赐钱财、乞授儿子官职等种种要求,穆宗全都应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密赍家所造食,入宫饷太子。(4分)
(2) 绶御事无术,洎临戎镇,庶政隳紊。(4分)
14.用“缪”作谥号,是对死去的人的一种恶评,当时的博士权安为什么建议朝廷追谥韦绶为“缪”?(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灾消”作“祈”的宾语,意思是“祈求灾难消除”,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福至”作“祈”的宾语,意思是“祈求福祉到来”,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故选:D。句子翻译为:若有缺失德行来祈求灾难消除,靠讨好神灵来祈求福祉到来,神明如果有知,应当借机来给以惩罚,这不是祈福消灾的方法。
(2)B.“其中的‘再’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含义完全相同”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是“第二次”的意思。
(3)A.“目的是为自己赢得皇帝的赞誉和赏赐”错,根据原文“太子学书,至‘依’字,辄去旁‘人’。臣问之,太子云:‘君父以此字可天下奏事,臣子不合全书。’”,是为太子赢得赞誉而非自己。
(4)①赍:携带;所造食:所字结构,制作的食物;饷:赠送。句子翻译为:(韦绶)曾经秘密携带家中制作的食物,进入宫中赠送给太子。
②御事无术:治事无方;洎:等到;隳紊:败坏而紊乱。句子翻译为:韦绶治事无方,等到亲自治理军镇时,各种政务败坏而紊乱。
(5)根据“绶无威仪,时以人间鄙说戏言以取悦太子”得出“没有庄重仪表,用粗鄙语言来取悦太子”。
根据“绶以七月六日是穆宗载诞节,请以是日百官诣光顺门贺太后,然后上皇帝寿。时政道颇僻,敕出,人不敢议。久之,宰臣奏古无生日称贺之仪,其事终寝”得出“为皇上祝寿时不能遵守古制,建议偏颇”。
根据“二年十月,检校户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辞日,请门戟十二,自将赴镇。又诉家贫,请赐钱二百万。又面乞授子元弼官”得出“外出赴任时,给皇帝提出种种条件”。
根据“绶御事无术,洎临戎镇,庶政隳紊”得出“缺少治理政事的才能”。

答案:
(1)D
(2)B
(3)A
(4)①(韦绶)曾经秘密携带家中制作的食物,进入宫中赠送给太子。
②韦绶治事无方,等到亲自治理军镇时,各种政务败坏而紊乱。
(5)①没有庄重仪表,用粗鄙语言来取悦。②为皇上祝寿时不能遵守古制,建议偏颇。③外出赴任时,给皇帝提出种种条件。④缺少治理政事的才能。

参考译文:
 韦绶,字子章,京兆人。少年时就有纯厚的品性,父亲去世后,刺破手指用血书写佛经。初出仕时做长安县令,遭遇了朱泚的叛乱,遂化装乘着驴赶赴奉天。后进入朝廷做了工部员外郎,转任屯田郎中。元和十年,改任职方郎中,充任太子及各皇子的侍读官,两次升迁做了谏议大夫。
  当初穆宗在东宫时,正值年少喜欢戏耍。韦绶讲授经书的间隙,频频用嘲弄讥诮的话取悦他。曾经秘密携带家中制作的食物,进入宫中送给太子。唐宪宗曾经召见他对答,韦绶上奏说:“太子学习书法,到依字,总是去掉偏旁‘人’。我询问太子,太子说:‘父皇用此字来处理有关天下人的奏事,臣子不应该全笔画书写它。’”皇上更加赞赏太子的贤能,赏赐韦绶锦缎丝绸。韦绶没有庄重的仪表,时常用民间粗鄙的开玩笑的话来取悦太子。太子入朝奉侍(宪宗),学说了韦绶那些话。宪宗不高兴,对侍奉的大臣说:“所有的侍读官,应当用经书的义理辅佐引导太子,但韦绶说这种话,我还指望他什么呢?”于是罢免他的侍读官,让他出京做了虔州刺史。
  穆宗登基后,因韦绶有师友之恩,召令他做了尚书右丞,兼任集贤院学士,还特别受到恩宠照顾,可以随时出入宫中。韦绶因为七月六日是穆宗的生日,奏请在这天文武百官到光顺门恭贺太后,然后向皇帝祝寿。当时施政方略偏颇,敕令出来,人们不敢议论。过了很久,宰相上奏古代没有在皇上生日当天贺寿的礼仪,这件事终于搁置。韦绶在集贤院,遇上重阳节,(皇上)赏赐文武百官在曲江亭宴饮,而韦绶请求跟集贤院的学士在另一处宴会,(皇上)答应了他。
  皇上曾经问:“消除灾祸祈求赐福,这一定能灵验吗?”韦绶回答说:“从前宋景公因为一句好话而让主管惩罚的法星退避三舍,这是用德行来消除灾难。汉文帝废除秘祝一职,每次在祭祀时,只是敬意罢了,语言上没有任何祈祷,来表明福佑不能够靠祈求得到。但是二位君主最终能改变已经发生的灾异,享受自己招来的福气,这都在史传中记载着,这里面的道理很明确了。若有缺失德行来祈求灾难消除,靠讨好神灵来祈求福祉到来,神明如果有知,应当借机来给以惩罚,这不是祈福消灾的方法。”当时君主缺失德行,韦绶因此用这种方式委婉讽谏。
   二年十月,韦绶被任命为检校户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辞别当天,他请求朝廷给他十二门戟,自己带着前往镇守。又申诉家中贫苦,请求赏赐二百万钱。还当面乞求授予他儿子韦元弼官职。皇上都同意了。韦绶治事无方,等到了军事重镇,各种政务败坏而紊乱。二年八月去世,追赠尚书右仆射。博士权安请求追谥为“缪”,最终没有施行。
【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