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 感。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一】
【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 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   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 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没有钱交学费。,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粗略阅读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难道
(3)邴原少.孤. 幼时丧父 (4)欲书.可耳 读书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
乙文侧重: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  :“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   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   赐帛遣。相寿流涕而去。
濮州刺史庞相寿犯贪污罪被解除官职,自己陈述说曾经在秦王府工作过。皇上李世民怜  悯他,想听从他的申说恢复他原来的职务。魏征规劝说:在您做秦王时身边的人,朝廷内外十分多,恐怕人人都依仗恩宠偏爱,这足以让好人害怕。皇上欣然采纳了他的意见,对庞相寿说:我过去为秦王,只是一个王府的主人;现在处于皇上的高位,是天下的主人, 不能独自偏袒老朋友,大臣所执行的法令是这样,我怎么敢违反呢!于是赐给他丝织品打发他走。庞相寿流着眼泪走了。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只是 (2)非复.吴下阿蒙 再
(3)是.使为善者惧 代词,指代这种行为 (4)相寿流涕而去. 离开
 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对方,兄长知晓事情为何这样晚呢?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现在我身居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够只是偏袒自己的部下。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
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   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