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

十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9.选出对文中加点解释正确的一项(   )
(1)留以为梁               ⑵岂惟木哉
A.为:以为;            惟:只, 只是
B.为:是                惟:思考,想
C.为:作为,做成        惟:只,只是
D.为:作为,做成        惟:思考,想
40.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答案
39.C
40.C
解析
3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解释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借助语法知识进行辨析,联系课内所学进行解释。“留以为梁”,从语境来看,句中说有人送来一根木料,童子说可以留下来做成房梁,“为”是动词,意思是“做成”,“以为”应为“以之为”,“把它作为(做成)”。“岂惟木哉”,语境是“物各有宜用也”,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这样?此处的“惟”应解释为“只,只是”。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中,“留以为梁”,“以为”属于古今异义,在古文中常见的用法是“以之为”,把……当作……,把……制成……,由此可以推测“为”的意思。
40.题干要求选出“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这句话的关键点如下:“木一也”是判断句,AB两项没有把判断句翻译出来,错误;“病”是动词,可以联系前面“我”对它的评价“木小不堪也”“木大不宜也”,可以推测出“病”应理解为“嫌弃”,解释为“痛恨”于理不合,故排除D项。
参考译文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家僮说:“可以做栋。”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