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2010年初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数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4~15题。
14.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15.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有右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集聚效益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D
解析:14,该地发展初期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煤)优势发展高能耗工业,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5,从该地近几年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该地发展过程中既注意了保护环境,比如把固体废弃物进行填埋和回收利用,又注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多种开发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体现了循环利用。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清洁生产”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回答16~17题。
16.“绿色”成为一个很时尚的概念,这是因为(  )
A.传统农业阶段的过度开垦 B.传统农业阶段的环境污染
C.工业化阶段的环境问题   D.综合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
17.目前,国家统计局与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正在加紧研究适合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这表明(  )
A.中国的发展目标正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B.中国将不再追求GDP的增长率
C.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环境的日趋恶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的主要问题
D.我们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答案: C  D
解析:16题, 由于工业化阶段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淡薄,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综合发展阶段,人们开始注重环境质量,就出现了“绿色”这种时尚概念。
解析:17题,“绿色GDP”的提出,表明我们要树立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突出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并不是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也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率,而是要把重点集中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问题,并不是经济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之间的问题。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18.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9.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D.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上升极慢
读图“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18.D     19.C
解析18.该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发展最快,第二产业变化不大,第一产业产值比例虽有所下降,但随着经济发展,经济产值总量增加,所以产值会上升,2003年与1992年比较,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了优化。
19.从图上看,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不大,第一产业劳动力多,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变化不大,说明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读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图。完成问题。
20.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  )
A.自然条件      B.市场    
C.农业技术      D.交通
21.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20.B    21.A
解析:20.市场是影响一地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21.由于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经济活动频繁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热岛效应,会使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城市发展会使用水量大增,导致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